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问题试论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08-09-17浏览次数:470

  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提出,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,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总结中国工会成立8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工会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形成的,是中国工运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本文试就此谈几点看法。
  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,要求工会自觉接受党的领导
    自觉接受党的领导,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政治原则。中国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来的,自成立之日起,就把工会事业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,自觉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而奋斗。历史充分证明,自觉接受党的领导,是工会组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、做好工会工作的根本政治原则和政治保证,是中国工会的优良传统和区别于西方工会的基本特征之一。
  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,工会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繁重的国内任务。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,各种矛盾错综复杂,我国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革,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动,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,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,经济关系、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多变,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。工会要适应新变化、解决新问题、完成新任务,就必须自觉接受党的领导,服从党的事业发展、服务中国社会进步,自觉立足大局、主动融入大局,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,努力在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中彰显活力、体现作为、实现价值。
  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,要求工会最广泛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和凝聚起来
    努力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,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要基础与前提。在新中国成立之前,工人阶级在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要保护和争取自身利益,必须团结起来,形成强大的力量。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,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主人,由旧世界的破坏者成为新生活的建设者,同样需要工会组织团结和动员起来,发扬主人翁精神,艰苦奋斗、勤俭建国。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,职工队伍总体规模、内部结构、就业方式出现了新变化,非正规就业者和农民工不断增多,职工利益需求日益多样,工会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、维护职工队伍团结统一的任务更加迫切、责任更加重大。
    要最广泛最充分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和凝聚起来,要求工会坚持“组织起来、切实维权”方针,强化“组建优先”意识,把组建工作放在重中之重来部署和落实;加大“合力组建”力度,采取多种措施,努力做到哪里有职工、哪里就有工会组织,实现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和职工的两个全覆盖;树立“职工为本”组建观念,创新组建方式,把自上而下推动建会与自下而上指导职工自觉入会统一起来,启发职工群众的入会意识,形成职工主动入会、企业依法建会、上级工会指导建会的长效机制;增强“领导权和主导权”阵地意识,坚持“党建带动工建、工建服务党建”,牢牢把握工会组建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,为巩固党的阶级基础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服务。
  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,要求工会切实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神圣职责
   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,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本质要求。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,义不容辞地负有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。中国工会坚持两个维护相统一的原则,通过平等、自愿、协商方式解决劳动关系矛盾,致力于促进企业发展、维护职工权益,实现劳动关系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商共谋、机制共建、效益共创、利益共享,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显著特征之一。
    目前我国仍然处在经济体制转轨、社会转型时期,劳动关系方面的矛盾不断显现,制约着职工利益的实现和发展,需要工会进一步树立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,以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,以表达和维护广大职工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致力于改善广大职工的劳动条件、劳动收入、劳动保障、生活质量,实现体面劳动。要适应新形势,探索新方法,做到敢于维权、善于维权,不断提高维权质量和水平。在整体维权上,要加大源头参与力度,参与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,推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建设,发挥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作用,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劳动合同、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和职代会等制度,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,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供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;在个案维权上,积极参与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重大案件的调查处理,把整体维权和个案维权相结合,取得让职工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际效果,增强维权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。在全面维权上,代表和维护不同利益群体职工的合法权益,既重视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,又重视维护民主权利、精神文化权益和社会权利,如对普通职工,主要是维护其经济权益和民主权利;对困难职工和农民工,主要是维护其经济权益;对机关干部和高级管理者,主要是维护其民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益。在重点维权上,加大对生活困难职工、农民工的帮扶力度,打造好送温暖、帮扶中心、金秋助学等品牌,叫响做实“职工有困难找工会”、“农民工有困难、要维权找工会”。
  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,要求工会推动形成社会化的工作格局
    社会化的工作格局,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重要保障。职工利益的实现涉及许多方面,单靠工会组织是难以做到的,需要党委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,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。在社会主义国家,党和政府、社会各方与职工群众根本利益是一致的、目标是相同的,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形成强大合力。工会组织具有显著的社会性,其作用与影响也需要通过社会这个舞台来展示。
    当前,随着我国社会格局和职工队伍的变化,工会工作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,综合性、交叉性进一步增强,越来越显现出社会化发展的趋势,需要工会把活动空间向社会领域拓展、同时利用社会力量办工会,实行开门办会。要主动把工会工作融入党委政府的全局工作之中,放到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总体格局中去部署和把握,充分吸纳和整合社会资源,推动实现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的互联、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的互补、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的互动,营造党委领导、政府重视、各方支持、职工参与、工会运作的社会化工作格局。要采取开放型互动式的社会化工作方式,改变过去单纯围着单位、围着正规部门和正规就业者开展活动的工作方式,既要参与劳动经济政策的研究制定,还要积极参与社会政策的研究制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,既要维护职工的经济利益、民主权利和精神文化权益,还要维护职工的社会权利。要与社会各方面建立广泛联系,加强协作,组成工会顾问队伍、智囊团等,弥补自身力量不足。工会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社会意识,强化社会责任感,提高沟通、协调、组织等社会活动能力,努力成为社会活动家。
  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,要求工会坚持推进理论、体制与工作创新
    坚持改革创新,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的动力源泉。与时俱进、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,也是工会工作发展的动力和灵魂。多年来的实践证明,工会工作取得的每一次重大进展,都与工会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分不开。
  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,要求各级工会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,不断激发工会工作的生机和活力,努力破解工作难题,推动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。要创新工会干部思想观念,努力分析和回答工会工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,尊重基层首创精神,及时发现、总结和推广基层工作的新经验,把带有普遍性的经验上升为理论,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,探索做好工会工作的途径和办法。要创新工会组织体制机制,努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队伍的变化,适应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转变,进一步改进工会组织体制运行机制,加强县区、街道(社区)、乡镇(村)工会的建设,根据其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,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作用与枢纽作用,为基层工会提供直接有效的指导与服务;适应产业体制、产业结构的变化,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会工作,探索有中国特色产业工会新路子。要创新工会工作方式,实行会务公开,依靠职工群众办会,建立和完善对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,激发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内在动力,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组织、引导、服务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。
 
版权所有@UG环球视讯工会委员会
地址: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龙西路310号行政楼4楼 联系电话025-52366091